左边的13师过梁阵地上,4个连的约为1300多人的守备营部队。猛烈的攻入了,这美丽的阵地。虽然,13师在过梁阵地上,部署了1个加强营部队。同时架设了30多个机枪塔,自动机关炮塔。
但是,主要是用于原定计划是,对准山谷下面的被合围的守备营,实施打击。因此,这些机关炮塔,机关枪塔都是一些。远射程自动武器,其中最多的是机关炮炮塔
而机枪塔很少几座。机关炮塔一般都是被配置30-40mm转管12-10管的发射器。他的射程都是最小射距,不少于500米。最大不超过2公里。所以,近身作战时起,这些机关炮塔根本起不到对于阵地上的13师守军的火力支援。
而机枪塔都是12.7,14.5mm的重机枪,这些重机枪倒是可以用于近身防御作战。但是,很可惜人类后来的装备中,极少使用陆军步兵使用这样的重型武器。大多数都是车载。
因此上,这里的重机枪塔也只有2,3座。其他几乎都是机关炮塔。而就算是机关枪塔,可以辅助阵地近身防御。但是,这些机关枪塔的射界,高低角度都有很大限制。
所以,近身距离上发挥火力,也是十分有限。而守备营攻击部队,虽然你都是纯步兵攻击。但是,这些守备营攻击步兵,携带有机械化装甲智能爬山攻击机械。
这是一种纯智能生物科技系统。他外观与一只六只脚的蜈蚣差不多。因为全身的龙骨骨架分为了多个阶段,所以它可以前后上翘,中间低矮。很适合在崎岖山道上爬行。
同时,这六只脚不是简单并排的六只。而是完全呈现四面敞开装,每只脚下。都是由很尖锐的爬山锥。因此上每一步都可以迈出十分坚实的脚步。同时它也是纯智能生物科技产物。
无需人工操控干预。自行发现敌军目标。自行设定开火攻击。只是在攻击前人类要输入一个特殊指令。所谓六号法则。六号法则是人类对于任何克隆机械,克隆人,机械人使用的基因生化,机械原理法则。“未经许可,不得擅自攻击人类”
因为,这次作战与以往往日不同。往日作战,凡是被联盟定义为“非人类”或者“可消灭目标”。一旦开战。系统会自动把敌人设定为消灭。但是,人类的DNA图谱和“符合人类联盟要求外星族群图谱”
都会通过中央系统,自动传输到系统。使得当系统要对于人类或者人类联盟同伴实施擅自攻击行动时候。就会受到这个六号指令的严格限制。使得系统立刻产生电源中断。
无法行动。因此,这次算是人类内战的战争。开战之前,必须要给机械输入“解除六号指令”。所以,这次这种智能爬山机械,就可以爬上高山对于守备在那里的13师部队,实施攻击。
这等于说一旦,守备营攻占了过梁阵地以后。就出现了局面反转情况。本来是地形,地势火力,人马占绝对优势的13师部队。这一下子反而成了“轻型武装”部队。而攻上来的的守备营部队。
则是全部都是清一色的重型装备。守备营这种爬山攻击机械。一共至少有100多台。本身他是被配置在装甲车内使用。特别是战争堡垒。只要遇到山地作战,战争堡垒就可以释放出来这种爬山机械。平时,它趴在战争堡垒上面。
还是额外起到了一层防护作用。但是,这一切都是人类联盟部队才拥有的很特殊的装备。一般地方部队师不具备这样的装备。这种类似于爬山的轻型坦克。只要上了山坡。就可以立刻转换为固定炮塔,机关炮塔。
而且它自身也是具有一定的装甲防护能力。对于一般得轻武器。他根本不在眼里。所以,这种爬山机械一上来。守备阵地的13师部队,就傻眼了。从来没见过这个玩意?
爬山机械上来了阵地以后。开始对于阵地上的各个火力点实施攻击。他的攻击武器三种,一种是远距离的40mm远程火箭弹。一种是35mm中近距离的机关炮火力。最后是近身作战的激光/次声波震**武器
这种次声波震**武器,都是单面指向性发射。所谓“单面指向性”就是它在对于发射前方角度一定范围是有效的,对于后方,靠后方都是无效的。所以,守备营部队,攻上过梁以后,自然是都躲在了爬山机械的背后。
爬山机械一下子上来了12,13台。跟着并排朝着前方的守军阵地,碰!碰!呲呲呲。开始发射次声波震**武器。这种武器没有任何光,电,火特性。就是一连串的声波。
但是,次声波人耳能够感知,但是无法听到。它的攻击原理都是利用音频震**,产生共鸣谐振。这样不管你是装甲部队,还是其他部队。都会在持续不断的次声波震**中,自我解体。
所有电子设备都被这样的次声波谐振,产生频率而摧毁。人员更加是无法再参加战斗。因此上,很快机械机械部队消灭了阵地上的大部守军。数座机枪塔,机关炮塔都被摧毁。
守备营这次已经显然是取得了一定的战果。但是也因此付出了400多人伤亡代价。立刻营长下令对面山脚下佯攻反击的7,8连部队马上朝着集结。而这也开始使用爬山机械的远程火力,对于对面山梁的阵地实施火力压制。
很快山下的两个连队,也上山来了。加起来一共还有1400多人。也就是说。全营原有的2800多人。已经损失一半。这时候营长下令,1,2连配合机械爬山部队,朝着过梁斜面的一条山路。攻击前进。
准备给主力打开通往侧面山梁的通道。只要这条通道可以顺利打开。这一次,两翼合围的局面。就算是守备营躲过去了。
展开全部内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