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5章 道士生活

第二卷 大道门徒 第十五章 道士生活

丹房门开,却走出来个小童,一口江西口音的官话,脆生生对监院道:“老爷功课了,请监院老爷主持早课吧。////”

陈监院对那道童行了礼。待他起身,身后经师已经提咏仙曲,转队朝三清殿走去。可见这迎师未遂的事已经不是首次,大家都习以为常了。

众道人回到三清殿,经师归位,众道分班序立。陈监院亲自取了鼓槌,三清圣像旁的法鼓上一捶,领韵唱起《澄清韵》:“琳琅振响,十方肃清,河海静默,山岳吞烟。万灵镇伏,招集群仙。天无秽氛,地无妖尘。冥慧洞清,大量玄玄也。”

众道人跟着回向,三诵“大罗三宝天尊”圣号。

又有道人接引唱道:“灵音到处,灭罪消愆;宝号宣时,扶危救难。将当有开坛,演教之偈,仰劳道众,随声应和。”

再便是诵持吊挂,以香供养常清常静天尊。

接着大请启、小请启、八大神咒、玄蕴开经。

然后才开始讽诵三清经文、诸真宝诰。

这一整套早课做下来,足足用了一个时辰。

钱逸群从未做过如此完备的法事,饶是有剑术练体,灵蕴养身,却仍旧有些吃不消。再看其他道人,因为每天都要这么做两回,各个轻松惬意。

等早课结束,众道回丹房换了各自常服,听云板号令列队过堂。

过斋堂一般是要请大师的,不过大师一般是不来的。钱逸群跟着走了一遭,头回过堂,仔细观察前面道人的举止,以免露乖献丑。

好在过堂并没什么太大讲究,不过就是进门时与身边道友打个躬,走到堂主面前再打个躬,像祖师行礼,分列序坐,不得说话出声。若是粥菜不够,只能用筷子在碗内划个圈,表示要添多少,不能有剩。

为了约束纪律,自然有典仪大师手持戒板巡视斋堂。凡是有交头接耳、咀嚼出声、轻慢威仪者,毫不分说便是一板子抽上去。

等斋堂里所有道人都吃完了饭,齐刷刷横放箸筷,确保没人剩饭剩菜,这才列队而出,各自去职事处开始一天的教务。

这时琼花观的大门方才大开,迎接第一批来上香的信众。

钱逸群头天上班,还不知道圜堂在哪里。便找了个老道人,一躬到底,道:“老修行慈悲,弟子新来,敢问本观圜堂在哪里。”

老道人利利索索回了全礼,口称“不敢”,又道:“便在玉皇阁,我领你去。”

钱逸群跟在老道人身后,绕过三清殿便见一处三层楼高的阁子,正门上悬匾,正是:“玉皇阁”三个字。

老道人朝钱逸群一礼,道:“我观静主回乡省亲去了,你自己进去便是。”

钱逸群唱喏回礼,便迈步进去。

玉皇阁楼高三层,已经是扬州城里最高的建筑了。登阁顶可以眺览全城,是文人雅士颇为向往之所。然而从万历年间受赐了《道藏》,这玉皇阁的二、三两层楼便不许外人上去。要想借书,只有列出书单交给藏经阁阁主,取了书出来,在玉皇阁里抄阅。

所以这玉皇阁一楼,既是圜堂,也是阅览室。大约三丈长宽,平时以八卦罗列桌椅,若大师升座,领众道打坐守静,便将桌椅收拢一边叠放,用幕布遮蔽,便是圜堂。

阁子里已经有道人在扫灰擦地,见了钱逸群,纷纷行礼。

钱逸群还以为自己来迟了,心道:刚出斋堂我便过来了,怎么他们来得更早?仔细一看,原来这些道人却不曾相见,可知没有去上早课,也没过堂。他取了一块抹布,跟着擦了一会儿灰,方才向身边的道人轻声问道:“敢请教,诸位道长不用早课么?”

“我等才来没几年,哪有这般福气。”那年轻道人系着逍遥巾,呵呵一笑。

钱逸群这才知道,原来早课、过堂还是一种地位的象征啊。

那年轻道人又问道:“我俗姓李,道名一清,师兄仙姓?”

钱逸群道:“无名无姓无人品,只取一个‘厚’字罢。”

李一清打个愣,笑道:“厚师兄与这里有缘,玉皇阁本就是建在后土祠原址上的。”

“果然有缘。”钱逸群也跟着笑了,又询问若是借书该注意些什么。

李一清边擦桌椅边道:“只需开出书单,并自己单牌交给阁主就是。所需笔墨纸砚也可以从他那边支领,不过所有墨字纸张都要登记在册,若是不珍惜字纸,轻则跪香,重则摧单。”

钱逸群谢过,细听楼上有走动的动静,又见下面已经打扫得差不多了,一摸腰间单牌,便拾步上楼借书。

踏上最上一阶楼梯,便有一张四方桌挡道。桌上覆盖黄布,一个长须清瘦的道人坐在桌后,看着有四十余岁模样,正展卷阅读,神情专注。

钱逸群立在一旁,等他翻书时方才上前打躬道:“阁主老爷慈悲。”

那道人抬头看了钱逸群一眼,道:“你却面生得很,是新来的?”

“正是。”钱逸群递上单牌,“弟子想支领笔墨纸砚,抄写经文。”

道人接过单牌,皱紧眉头。

单牌上应当注明这道士的师公、师爷、师父三代名姓,并其本人的道名道号,挂单年月。钱逸群这单牌上却是没有师承来历,本人名号也只有“厚道人”三个字,难怪这阁主大皱其眉。

不过这单牌怎么说都是真的,就算格式不对,那也是客寮的事。道人取了簿册登录名号,问道:“你要抄哪本经?”

钱逸群想了想,道:“不知道能抄道藏否?”

道人抬起头,不可置信道:“你知道道藏有多少卷?”

“五千四百八十五卷,五百一十二函。”钱逸群昨天刚听陈致和说过,随口报道。

“你抄的完么?”

“随缘,能抄多少抄多少。”钱逸群笑道。

如果不是被罚抄经,那么抄什么经,抄多少,都是道士的自由,不受拘束。那道人也不便多问,起身道:“你要从哪里开始抄?”

“从头。”钱逸群简洁明了。

《正统道藏》从永历四年由龙虎山第四十三代天师张宇初开始编修。张宇初羽化之后,又由四十四代天师张宇清继续编修。英宗正统九年,又诏通妙真人邵以正校对增补,于正统十年刊板事竣,共计五千三百零五卷。

万历三十五年,又命第五十代天师张国祥主编《续道藏》。

正、续《道藏》共收入各类道书一千四百七十六种,五千四百八十五卷,分装成五百一十二函,每函依《千字文》顺序编号,光是经板便有十二万一千五百八十九块,各类经典都按“三洞四辅十二类”编排。

那道人在桌上檀香上浴了手,起身取了《宇》字函中第一卷出来,又去取了笔墨纸砚,细细数了纸张数目,一并登录,然后交代了几句抄经时的规矩,方才交给钱逸群。

钱逸群听了这些规矩,心道:虽然师父从未说过,却一直都是这么做的,也没甚稀奇之处。他捧了经书和文房用品下了一楼,在震卦上找了座位,铺纸研墨,沉心静气,准备抄经。

《正统道藏》每函卷首都刊有三清及诸圣像,其文曰:“天地定位,阴阳协和。星辰顺度,日月昭明。寒暑应候,雨旸以时。山岳靖谧,河海澄清。草木蕃庑,鱼鳖咸若。家和户宁,衣食充足。礼让兴行,教化修明。风俗敦厚,刑罚不用。华夏归仁,四夷宾服。邦国巩固,宗社尊安。景运隆长,本支万世。正统十年十一月十一日。”

《道藏》用的是经折本,故而不能用手,只能用经签翻页。每折有五行,每行十七字。字体不算大,倒也看的清楚。

钱逸群无须按经折本的格式抄录,只要注意天尊名讳顶格等规矩就行了。

这一抄起经书,时辰便过得飞快,转眼间就听到云板声响,到了中午过堂时候。

钱逸群放下笔,收拾好的经文纸墨,先归还存续,然后前往斋堂用饭。

中午是便堂,随到随用,不讲威仪,只是一样要奉行“食不言”的规矩。钱逸群正好看到李一清,便挨着他做了,两人对视一笑,算是招呼。

等用过了斋饭,钱逸群步出斋堂,听到后面有人叫道:“师兄慢一步。”回头看去,正是李一清。

“师兄有何见教?”钱逸群回身问道。

“哦,刚吃了饭,左右无事,你我何不相伴去琼花园里看那琼花?”李一清笑道。

——这位师兄还真是自来熟。

钱逸群笑道:“小道发愿要抄完《道藏》全本,师兄还是自己去吧。”

“嘿嘿,”李一清笑道,“我却有些不好意思,还请师兄一起为我壮壮胆色吧。”

“看个琼花也要壮胆?”钱逸群失声笑道,暗道:这位师兄得有多娇羞啊?

“哈,师兄新来,却是不知其中另有玄奥啊。”李一清上前拉住钱逸群的手,“你去了便知道了。”

钱逸群好奇心大动,想想自己也的确没见过冬日开放的琼花,索性跟着一起去见识一番,也不枉在琼花观里挂单一场。(未完待续。

展开全部内容
友情链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