陈知府叫来曹溶,曹溶拿起账册念了起来,“……杨学政的新政实施一个半月,没有增加任何税赋,裁撤厘卡三座、废除苛捐十二项,衙门反而新增收入六十万两,超过去年整个苏州衙门田赋收入……数十万学子百姓涌入苏州,没有发生大规模闹事事件,偶有打架斗殴都被及时制止,总而言之,学子游玩舒心,百姓安居乐业,也无人抗议有税赋增加……”
数据一出,整个会场鸦雀无声。目前朝廷一年的正常税赋才有四百多万两,而杨易仅在苏州一地,一个半月时间就增加六十万收入,绝对是奇迹。万历年间,朝廷派税监来苏州收取商税,巧取豪夺才搞了几万两银子,还激起了民变。难能可贵得是,杨易不是增加税赋获得的,相反还减除了部分杂税。如此业绩,足以笑傲大明。
其实说穿了也并不难,杨易利用官府威信,利用公共资源,以此来为政府增收。比如各种景点的开辟,各种活动的举办,入城税等等,都是官府唾手可得的资源。不用花一分钱成本,即可画地为牢,收入官府囊中。加之大量“高消费”群体涌入,杨易利用后世种种手段刺激他们的消费,一步步掏空他们的口袋。杨易变相的把官府变为“商家”,自然财源滚滚。但杨易清楚,此种做法涸泽而渔,不可持久。学生一旦散去,收入必定急剧下降。杨易也顾不了那么多了,反正自己要走。
范景文也沉默了,六十万可以招募多少士兵,可以剿灭多少流寇。崇祯二年,己巳之变。鞑子围困京师,范景文奉命勤王,散尽家财招募到数千人,朝廷没有饷银,全部自理,各中艰辛一言难尽。鞑子退去,迫不得已解散士兵,后来得知不少人加入了流寇。范景文甚为心疼。
曹溶继续道,“……衙门免除了穷困百姓的积欠,填补了近两年各项亏空,补足了官吏士卒生员所欠俸禄……新修官学十所,整修官道八十里,疏浚河道十五里,修缮桥梁码头八十五座……为养济院、老弱病残捐资累计万两……承诺吴江水利工程银两三十万,先期十万两已经拨付……目前还有多项民生工程正在推进中……”这就是杨易为苏州做的,虽然不多,但绝对不少。
所有人沉默了,所有谩骂攻击在事实面前都显得苍白无力。杨易对不起复社领袖张溥,对不起那帮大儒,对不起学生,即使他还背负着阉党的骂名,但他一定对得起苏州市民。取之于民用之于民,多少烂尾工程在他手里完成,多少市民因他而获得不少收入。
“杨学政年纪轻轻,能受朝廷信任,任命为苏州学政,非是无因。”范景文缓缓道,“但功是功,过是过,逾越擅权,扣押大儒,罪责不轻。今日起,所有政事一概不得插手。众位被革职官员,暂且回府修养,待本官查清后,再做处置。”
……
范景文携同陈洪谧微服走在苏州的街头。无论大街小巷都是人头攒动,热闹异常,身穿士子服饰的学子比比皆是。
范景文感叹道,“离开苏州不过数月,苏州竟如此繁华热闹,金陵比之也逊色不少。恍如隔世啊!……咦,这大街上干净不少!”
“杨学政教化做的好!”开玩笑,忒狠的罚款能不干净么!陈洪谧憋住想笑的冲动,不过见到自己治下如此盛景,多少有些自豪之意,转而道,“粗略估计,来到苏州的士子和文风而来的青楼女子、商贩等等,不下三十万。”
范景文倒吸口冷气,“苏州城垣狭小,怎能安生如此多人?”
“杨学政安置有方,责令客栈旅店多安排床位,又鼓励苏州市民吸纳学子到家中居住。”陈洪谧笑道,“杨学政嫌来的人不够呢,大肆宣传要招来更多人到苏州来。”
“哦”范景文很好奇。
“前面有一酒楼,你进去就明白了。”
带着好奇,两人进到酒楼。酒楼很热闹,看客也不少。酒楼中间有个戏台,但是没人唱戏,而是一个学子在上面慷慨激昂的发表演说,时而大骂阉党,时而大骂奸臣,接着骂鞑子、骂流贼,反正无所不骂,显然是个愤青。其激烈的表演不时迎来看客们热烈的掌声。
范景文听得很有兴致,寻个桌子落座,点几个小菜,细细品味。戏台上换了个学子,这个学子不骂人,只是阐述自己的政治观点。认为朝廷哪些政策不对,该怎么改进云云。
“幼稚,国家大政要多方面考虑,也做不到面面俱全,有利必然有弊,即使明知弊端也不是轻易更改的,这个学生有点想当然了。”范景文哑然失笑。
陈洪谧也笑道,“年轻人嘛,更多的是一腔热血,尚不知国策制定的艰难。不管说得对错与否,有颗赤诚之心,报效家国也是好的。你我当年年轻时,何尝不是如此!”
范景文微笑着点头。
一个面如冠玉的翩翩少年上台了,这个少年很独特,他不像别的人那样骂人很笼统,比如骂阉党,都是笼统的骂。而这个少年骂的很具体,指名道姓的骂,骂的核心人物只有一个——杨易。
“……辽东之时,杨易冒领军功,加入了锦衣卫,锦衣卫是干什么的,专杀我读书人的,杨易来做学政是何居心……”
“……一个鸡贩子如何能做读书人的官,有辱斯文……他去提亲,颜面扫地……”
“……囚禁张傅两大儒,目无纲常,卑鄙无耻……杨易是屠杀学生的刽子手,双手沾满了读书人的鲜血……”
骂杨易,可谓是骂的血海深仇,骂的海枯石烂。
范景文眉头一皱,“此子何人也,与杨学政有深仇大恨?”
陈洪谧思索一番道,“此子乃京师户部尚书的公子侯方域,据说侯尚书倒很赏识杨易,离京时,委托杨易代为照顾侯公子,一路上好像碰见了劫匪,发生了什么事老夫也不清楚。深仇大恨,老夫认为应该没有。对了,前些时日复社宴请杨学政,据说杨易作词一首,力压复社众人。”
范景文觉得不可思议,“复社里都是文人的精英,杨易居然还能在诗词上压制他们?”
“确实如此,绝对是千古佳作,回去后写给你”
范景文突然想起什么,“有人如此骂他,杨易就没有管管?”
“学子们刚入苏州的时候,个个骂杨易,骂的一个比一个狠。杨易不但不阻止,还专门开辟场地让他们骂,只要不骂圣上,不扰乱治安,一概不问。”陈洪谧道,“杨学政还欢迎学子们把亲朋好友都拉到苏州来骂他!”
“倒有些唾面自干的味道。”
陈洪谧神秘兮兮道,“你知道为什么杨学政换着招儿,都要让学子们来苏州?”
范景文的确不解,“说来听听。”
陈洪谧指着酒楼里拥挤的人群,“你看,如果没有这些学子,这个酒馆能有多少人坐!你再看看那些吃饭喝酒的有几个不是学子?”
范景文有点明白了。
陈洪谧接着道,“杨学政说学子都是高消费群体,他们来到苏州就要吃喝拉撒睡,变相的给酒楼、青楼、客栈、市井小贩带来了生意,给苏州市民带来实惠。杨学政变着花儿的搞各种旅游景点,搞诗词比赛,就是让他们多把银子留在苏州。增收六十万两银子,大半都是这些学子们贡献的。杨学政说自己挨骂没关系,让苏州百姓赚到银子就是实惠。”
一语敲醒梦中人,范景文豁然明白,苏州繁荣的秘密何在。也为杨易忍辱负重而感慨,“杨学政,鬼才也,如此绝妙之法,老夫不能及也。如果官员多些像杨易这样,为民谋利,大明盛世不远矣!”
吵嚷声打断了两人的谈话,
侯方域在台上落魄不堪,台下不少人朝他扔烂菜叶,剩菜剩饭。侯方域满身脏兮兮,几片烂菜叶挂在衣服上。
“没有学政大人的善政,你能站在台子上随便乱骂?不早就被官府抓了!”
“滚出苏州,不知羞耻的东西。”
骂声此起彼伏。最生气的是酒楼掌柜,杨大人的政策给他带来多少收入,一个月赚的比一年都多。“本酒楼不欢迎你,赶紧滚!”掌柜的拿着鸡毛掸子上台要轰走侯方域。
也有支持侯方域观点的人,同反感侯方域的人争论了起来。争着争着就动起手来,酒馆混乱不堪。不过,没多久,衙役就赶到,制止群殴,并勒令打架的人赔偿酒楼损失。
展开全部内容